綜合布線安裝工藝的要求如下。
1、城備間
1)設備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· 設備間應處于干線綜合體的最佳網絡中間位置。
·設備間應盡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(qū)和網絡接口。電纜引入區(qū)和網絡接口的相互間隔宜≤15m。
·設備間的位置應便于接地裝置的安裝。
·設備間室溫應保持為10℃~27℃,相對溫度應保持60%~80%。
這里未分長期溫度、濕度工作條件與短期溫度、濕度工作條件。長期工作條件的溫度、濕度是在地板上2m和設備前方O.4m處測量的數(shù)值;短期工作定為連續(xù)不超過48小時和每年累計不超過15天,也可按生產廠家的標準來要求。短期工作條件可低于條文規(guī)定數(shù)值。
·設備間應安裝符合法規(guī)要求的消防系統(tǒng),應使用防火防盜門,至少能耐火l小時。
·設備間內所有設備應有足夠的安裝空間,其中包括:程控數(shù)字用戶電話交換機、計算機主機、整個建筑物用的交接設備等。設備間內安裝計算機主機,其安裝工藝要求應按照計算機主機的安裝工藝要求進行設計。設備間安裝程控用戶交換機,其安裝工藝要求應按照程控用戶電話交換機的安裝工藝進行設計。
2)設備間的室內裝修、空調設備系統(tǒng)和電氣照明等安裝應在裝機前進行。設備間的裝修應滿足工藝要求,經濟適用。容量較大的機房可以結合空調下送風、架間走纜和防靜電等要求,設置活動地板。設備間的地面面層材料應能防靜電。
3)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侵入,并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。
4)至少應為設備閥提供離地板2.55m高度的空間,門的高度應大于2.1m,門寬應大于90cm,地板的蕁效分布載荷應大于5kN/m。凡是安裝綜合布線硬件的地方,墻壁和天棚應涂阻燃漆。
5)設備間的一般照明,最低照明度標準應為1501x,規(guī)定照度的被照面,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.8m處,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.4m處的規(guī)定。
2、交接間
1)確定干線通道和交接間的數(shù)目,應從所服務的可用樓層空間來考慮。如果在給定樓層所要服務的信息插座都在‘75m范圍以內,宜采用單干線接線系統(tǒng)。凡超出這一范圍的,可采用雙通道或多個通道的干線系統(tǒng),也可采用經過分支電纜與干線交接間相連接的二級交接間。
2)干線交接間兼作設備間時,其面積不應小于10㎡。干線交接間的面積為1.8m。時(1.2m×1.5m),可容納端接200個工作區(qū)所需的連接硬件和其他設備。如果端接的工作區(qū)超過200個,則在該樓層增加1個或多個二級交接間,或可根據(jù)設計需要確定。
3、電纜
1)配線子系統(tǒng)電纜在地板下的安裝方式,應根據(jù)環(huán)境條件選用地板下橋架布線法、蜂窩狀地板布線法、高架(活動)地板布線法、地板下管道布線法等4種安裝方式。
2)配線子系統(tǒng)電纜宜穿鋼管或沿金屬電纜橋架鋪設,并應選擇最短捷的路徑,目的是為適應防電磁干擾要求。
3)干線子系統(tǒng)垂直通道有電纜孔、管道、電纜豎井3種方式可供選擇:
·電纜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數(shù)根直徑為lOcm的金屬管預埋在地板內,金屬管高出地坪2.5~5cm,也可直接在地板上預留一個大小適當?shù)拈L方形孔洞。
·管道方式:包括明管或暗管鋪設。
·電纜豎井方式:在原有建筑物中開電纜井很費錢,且很難防火。如果在安裝過程中沒有采取措施防止損壞樓板支撐件,則樓板的結構完整性將遭到破壞。
4)水平通道可選擇管道方式或電纜橋架方式。
5)一根管道宜穿設一條綜合布線電纜。管內穿放大對數(shù)電纜時,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宜為50%~60%,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宜為40%~50%。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時,截面利用率宣為25%,~30%。4對對絞電纜不作為電纜處理,條文規(guī)定按截面利用率計算管道的尺寸。
6)允許綜合布線電纜、電視電纜、火災報警電纜、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電纜合用金屬電纜橋架,但與電視電纜宜用金屬隔板分開。用金屬隔板分開是為了防電磁干擾。
7)建筑物內暗配線一般可采用塑料管或金屬配線材料。
常用光纜快速導航: 4芯光纜價格 、6芯光纜價格 、8芯光纜價格 、12芯光纜價格 、18芯光纜價格 、24芯光纜價格 、32芯光纜價格 、36芯光纜價格 、48芯光纜價格 、72芯光纜價格